養殖烏魚介紹
烏魚營養豐富,且肉質細嫩味道鮮美,為大眾所喜愛;海洋洄游性烏魚每年十一月下旬至一月上旬為漁訊期,盛漁期為冬至前後十天,每年定期帶給沿岸漁民一筆可觀之財富,因此,烏魚除被稱為信魚外亦被稱為“烏金”,同時亦提供養殖業者大量魚苗,帶來漁村之繁榮。
近年來由於烏魚之大量捕獲及大陸沿海漁民之非法炸魚,使得烏魚漁業資源逐漸枯竭,因此開發烏魚繁養殖是必走之路。我國早在明朝已有烏魚養殖之紀錄,目前台灣沿海各地魚塭中鹹、淡水養殖烏魚產量逐年提高,已發展成本省鹹、淡水養殖的一個重要魚種。
隨著本產業之興盛,烏魚養殖方法已由初期之粗放式混養,進步到目前的集約式養殖;當前台灣烏魚集約式養殖業以嘉義、台南、高雄三縣市為主要地區;而在台灣東北部之宜蘭縣亦有部份養殖業者亦從事烏魚養殖。
1. 養殖烏魚生殖習性
(1)性成熟年齡
魚類之性成熟年齡與棲習環境之水溫高低有關,水溫愈高,性成熟年齡愈早,烏魚第一次性成熟年齡一般雌烏為2~3年(依品種而易),雄烏為二年,若欲有更佳產卵效果則以三年齡以上之種魚為主較好,同類烏魚一般體型越大卵巢越大,卵巢發育達6~7兩以上較具經濟。
(2)產卵條件
在自然海域中,烏魚產卵是在高鹽度,水溫約攝氏二十至二十二度,在黃昏或天亮前光線較弱的時段產卵;人工繁殖亦需配合自然海域之條件,其產卵效果會更佳。
2.養殖場條件及設備
抱卵烏魚之養殖因在淡水或海水之水域中皆可養成,故養殖場之地點就不會如繁殖場般嚴苛,下面區分成五部分來進行介紹。
(1)水溫
烏魚屬廣溫性魚類,但在冬天水溫降至攝氏十二度以下時,要停止投餌,下降至攝氏八度以下時最好要有保溫設備或抽海水注入調節水溫,避免凍傷患病;依目前台灣之溫度養殖烏魚尚不會有凍死之狀況發生。
(2)水源
淡水與海水皆可養殖,淡水烏魚之成長較快,海水烏魚之成長慢但其魚體體色較佳,卵巢之呈色亦較好。
(3)水深
一般保持三台尺以上,若要防止水溫變化過劇及增加烏魚成長速率,則最好能有五台尺以上。
(4)交通
力求便捷,最好能使活魚車或飼料車等直接到達池邊,以方便運輸飼料及魚貨。